順河百葉:將幸!肮边M百葉里
百葉,是淮安人餐桌上常見的傳統(tǒng)美食,其中以順河鎮(zhèn)出產(chǎn)的最為出色。將百葉洗凈,切成細絲,用開水浸泡一下,去除豆腥味,撈出晾涼,擠干水分。豬油燒至六七成熱,放入蔥花、姜米,以小火煸香,倒入雞湯燒開,下入百葉絲同燒,煮沸后勾芡、淋上麻油,一碗營養(yǎng)美味的燴百葉便大功告成,夾一筷入口,滿嘴留香。
在順河鎮(zhèn)三合村,村民殷步年30年來始終堅持以傳統(tǒng)方式手工制作百葉,在他看來,用機器壓出來的百葉是沒有靈魂的,只有以人力用千斤頂擠干豆乳中水分 ,再一張一張剝下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百葉的嚼勁。每日下午,殷步年都會將自己的小作坊打理干凈,待到夜間便與妻子一同制作第二天要拿去集鎮(zhèn)上賣的百葉,現(xiàn)做現(xiàn)賣,確保新鮮,時間久了,越來越多的客人都成了他家的“百葉粉”,家里日子也越來越富裕起來了,不僅為孩子在城里買了房、買了車,如今一年賣百葉還能帶來15萬元左右的好收入,薄薄的一張百葉將全家人都“裹”在了幸福日子里。
“我做百葉30余年,手藝傳自我的父親。”殷步年告訴記者,十幾歲時,他第一次跟著父親學習做百葉起,便被反復告誡不能為了節(jié)省成本而以次充好,“百葉的原材料就是大豆,豆子的品質(zhì)好壞直接關(guān)系到百葉做成后的口感,因此選豆馬虎不得。”殷步年說,他每次都會親自挑選顆粒飽滿、色澤黃亮的大豆,即便價格要貴上些許,也沒關(guān)系,“老一輩建立起的好口碑,決不能在我手里弄砸了。”豆子泡好后,便要用特制的豆?jié){機磨成豆?jié){,把握好火候?qū)⑵渲笫,待成豆腐腦,絞碎灑在白布上,經(jīng)過千斤頂擠干水,最終以手工剝落下來!斑@些工序也同樣馬虎不得,讓我欣喜的是,兒子學會這些后做起來比我還認真,讓我的心徹底踏實了下來。”殷步年說。
在順河鎮(zhèn)三合村,像殷步年這樣以制作百葉而實現(xiàn)小康生活的人家還有14戶,該村黨總支書記魏國華告訴記者,別看這些農(nóng)戶家的作坊不算大,每年為其家庭帶來的收入都在10至20萬元。外地的客人紛紛慕名而來,帶上一份順河百葉回去,或自己食用或贈送親朋好友,三合村也因此又多出了一個“百葉村”的雅號。
(記者 吳海濤,來源:淮海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