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堰老街:白墻青瓦展新韻 一街穿越看古今
站在千年古堰上,水清岸綠盡收眼底,老街靜謐安寧,白墻青瓦錯落有致,別具韻味。漫步在淮陰區(qū)高家堰鎮(zhèn)高堰村,仿佛置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中。
在高家堰鎮(zhèn)高堰村,有一條東西走向、長度約800米的大街,東起二河堤,西至青年路,名為高堰老街!拔饔卸冀撸瑬|有高家堰。”“高堰”得名于世界文化遺產(chǎn)點——高家堰(洪澤湖大堤)。2006年,高家堰(洪澤湖大堤)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高家堰(洪澤湖大堤)作為運河水利工程遺存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點。
高家堰(洪澤湖大堤)始建于漢代建安年間,原名捍淮堰;明代始以“高家堰”為地名。清代為統(tǒng)籌黃淮運綜合治理專設高堰廳,承擔修復高家堰決口、加筑子堰等工程。關于名稱由來,學界存在不同觀點:有學者認為“高家堰”應為“高加堰”,因清代為治水需不斷加高堤堰。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一書中也用過“高加堰”這一名稱。成書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的《行水金鑒》解釋了“高加堰”的“高加”二字:“為護運道,邑井,宜加高而名之,蓋益加而益高也!庇纱丝梢姡案呒已摺焙汀案呒友摺眱蓚名稱都被使用過。“高堰”一詞,不僅形容堤堰之高,也蘊含著登高望遠、展望美好未來的寓意。
近幾年,高家堰鎮(zhèn)通過咨詢專家、精心設計,對高堰老街進行立面改造和環(huán)境整治,街道變得干凈整潔、平坦寬闊。高堰老街與世界文化遺產(chǎn)點高家堰(洪澤湖大堤)融為一體,文化底蘊深厚。街道周邊有“關帝廟遺址”“鎮(zhèn)水鐵!薄扒∮钡葘氋F遺跡,還建有高家堰治水文化展示館,系統(tǒng)展示中國古代水利建設的高超技藝,現(xiàn)為市級科普教育基地。
如今的高堰老街,既有濃郁的人文氣息,也有熱鬧的市井氛圍。白日寧謐如畫,入夜則煙火升騰,各類攤點熙攘林立,成為推動鄉(xiāng)村旅游、助力農(nóng)民增收的新亮點。
■融媒體記者 潘夢潔 劉志鈞 徐天魁,通訊員 劉建方 孫銀鳳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