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淮安新聞 > 回到拉薩:看不夠的變化 放不下的牽掛

回到拉薩:看不夠的變化 放不下的牽掛

發(fā)布時間: 2024-09-17 13:36  關注度:727評 論  轉 發(fā)  收 藏  打 印
導讀:7月15日,“淮安援藏口述史·雪域青春”融媒報道組在西藏的尋訪報道進入第九天。在報道組的組織下,有過三年援藏工作經歷的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教師王篤田,得以在時隔整整兩年后,再次來到西藏,回到拉薩,與報道組相會于自己參與籌建、傾注了三年心血的援藏工作地——西藏技師學院。

7月15日,“淮安援藏口述史·雪域青春”融媒報道組在西藏的尋訪報道進入第九天。在報道組的組織下,有過三年援藏工作經歷的江蘇省淮安技師學院教師王篤田,得以在時隔整整兩年后,再次來到西藏,回到拉薩,與報道組相會于自己參與籌建、傾注了三年心血的援藏工作地——西藏技師學院。

“出發(fā)前夜,一夜無眠!敝蒙砦鞑丶紟煂W院校門口,看著不遠處的拉薩河,王篤田難掩內心的激動,記憶的閥門就此緩緩打開。

“西藏技師學院建成之前,這里是一片荒灘。”王篤田一邊回憶,一邊指引報道組進入校區(qū)。說話間,西藏技師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新光一路小跑,迎面而來。

時隔兩年,老友重逢,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張新光不禁熱淚盈眶。在招呼報道組的間隙,張新光不斷夸贊王篤田援藏三年對西藏技師學院從無到有作出的貢獻,稱王篤田是“大功臣!

“我記得我是2019年5月打的申請報告,6月正式來到西藏,被安排在西藏技師學院工作!蓖鹾V田說,那時候的西藏技師學院處在籌備階段,既沒有教師,也沒有學生,甚至連臨時校區(qū)都沒有,只有一個校名。

“完全是從零起步!睆埿鹿飧锌换螏啄赀^去,正是像王篤田一樣的援藏教師一批又一批接力幫扶,西藏技師學院才有了今天的規(guī)模、嶄新的面貌,成為拉薩當地的標志性建筑群。

“短短兩年,變化真大!”走在風景如畫的校園,王篤田倍感欣慰、充滿自豪。他依然清楚地記得,援藏期間,自己被分派在學校的教務處,承擔的工作涉及教學、管理、基建等多個方面。

“你的工作激情最讓我佩服,原本一年半的援藏期,你又申請延期了一年半,主動挑起智能制造產業(yè)系主任的擔子,真正是舍小家為大家!睆埿鹿鈱Υ擞洃洩q新。他高興地告訴王篤田:“你們的付出沒有白費,西藏技師學院現在的在校生超過3000人,首屆畢業(yè)生實現了100%就業(yè),而且都是高級工。”

提起智能制造產業(yè)系,王篤田興致勃勃:“走,再去看看,看看我曾經奮斗過的辦公室!痹捯魟偮,他已快步向前。

“當時我就坐在這,劉海升老師坐在那,我們一起負責系里相關工作!蓖鹾V田向報道組回憶道,身邊文件柜上的一座金色獎杯吸引了他的注意。他小心翼翼地拿起獎杯,笑著說:“這是在學校首屆田徑運動會上,我們拿到的榮譽,團體第三名,那天的陽光真毒,把我都曬禿嚕皮了!

聽聞老同事歸來,現任智能技術產業(yè)系主任劉海升火速趕來相會并陪著王篤田到實訓樓,敘說舊時光,暢談新變化。

無人機裝調實訓室、力學室、無人機模擬飛行實訓室、金屬3D打印實訓室、電梯實訓室、光伏實訓室、數控加工實訓室、機電一體化實訓室……在實踐實訓方面,西藏技師學院的硬件配套應有盡有。王篤田看在眼里,喜上眉梢。

“現在看到的這些實訓室,可都是按照您當時的規(guī)劃設計建設的,我們沒敢做任何調整!眲⒑I_玩笑說,“您是專家,專家的規(guī)劃必須嚴格付諸實施!

在機電一體化實訓室,劉海升告訴王篤田一個好消息:“今年5月,在第二屆全國鄉(xiāng)村振興職業(yè)技能大賽上,我們的學生奪得了電工比賽項目的優(yōu)勝獎!边@是西藏技師學院機電系學生首次在全國一類比賽中獲獎。

欣聞捷報,看著眼前正在實訓的學生,王篤田感慨萬千,情不自禁地走到學生們中間,告訴孩子們:“技能人才是國家的寶貴資源,是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尤其是機電一體化方面的人才,在西藏前景廣闊,大家把專業(yè)技能學扎實,將來一定可以大有作為。”

學生,是王篤田放不下的牽掛。

與王篤田有過共事之緣的徐雙兵,現任西藏技師學院黨政辦主任。此次重逢在校園,徐雙兵提起了王篤田的一個特殊身份——“王爸爸”。

“在我們當地,只要老師對孩子們好,孩子們就會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樣,管這個老師叫爸爸或媽媽!毙祀p兵告訴報道組,“王老師就是這樣一位深受孩子喜愛的好老師,也是孩子們尊敬的‘王爸爸’!

在這些孩子們當中,2019級機電班學生阿姆迪尤其想念“王爸爸”。此次王篤田重回西藏技師學院,得知消息的阿姆迪一直處在興奮狀態(tài),說啥也要和“王爸爸”見上一面。

“現在工作怎么樣?家里還好吧?和其他同學有聯(lián)系嗎?”如愿見面,話匣子一打開,師生二人就熱絡地聊起來。

“王爸爸”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阿姆迪銘記在心。阿姆迪說,“王爸爸”對學生的關心,不只是在“王爸爸”援藏期間,援藏工作結束回到淮安之后,“王爸爸”的關愛依然在繼續(xù),“半個月前,他還給我提供了很多就業(yè)方面的指導!

臨別時分,夕陽西下。走出西藏技師學院校門的王篤田,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這份不舍,既是青春留下的印記,也是只有每一名援藏工作者才能體會的心境。

■融媒體報道組 杜勇清 蔣耀李昱 劉權 陳大銘 趙啟瑞

聲明:淮安114網(m.thepatientfactors.com)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lián)網新聞網站,淮安114網不生產、不制造新聞,僅為淮安本地網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