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親們用船運送兵員和物資
今年3月5日是車橋戰(zhàn)役勝利80周年,讓我又想起父親生前曾多次說過,車橋戰(zhàn)役那年,他曾隨他的父親和莊上的鄉(xiāng)親們用船運送戰(zhàn)斗的兵員和物資,還有他們在綠草蕩打擊日冦和偽軍的故事。
我的老家是流均溪南村,周邊有受成蕩、綠草蕩、馬家蕩,有頭溪河、澗河等。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村上幾乎家家都有木船,人人都會弄船。船有大有小,大船能裝十多噸、二十多噸甚至更多的貨物,在里下河地帶、江南江北、大運河等河道上跑水上運輸;小船僅能裝幾百斤貨物,多用于到蕩中放鴨鵝、割柴草、捕魚蝦、罱河泥等。父親他們當年用的大木船能裝貨十幾噸,有木桅布篷、木棹和船篙等,有頭艙、桅艙、中艙和后艙,其中中艙和后艙上都有艙篷(艙篷好拆裝)。而小木船則多用于農(nóng)作。日偽侵占后,鄉(xiāng)親們便停止了水上運輸,為躲過大船被搶奪、被炸壞,便將大船藏在蘆蕩中。
圖為安豐新四軍紀念館展示的“船橋”照片,當年攻打車橋的部分新四軍從“船橋”上通過
車橋戰(zhàn)役那年,我的爺爺37歲、父親僅有13歲。我的奶奶徐段氏在1940年春被日本鬼子飛機投下的炸彈奪去了生命。父親說,他的父親徐炳榮是1939年入黨的共產(chǎn)黨員,日偽侵占村莊后便擔任村抗日小隊長,組織村上民兵和村民保村莊、打日偽,在日偽經(jīng);顒拥暮拥、湖蕩水中,打暗樁、布漁網(wǎng)。他便跟著他的父輩們干打擊日偽的事。有一年夏天,他們在綠草蕩中勞作時,發(fā)現(xiàn)蕩邊上的溪南大河口輪船碼頭處,停靠著兩艘日軍汽艇,且僅有五六個日偽軍。在長輩的指揮下,他帶著兩個漁網(wǎng)下水潛游到汽艇尾部,把漁網(wǎng)繞到螺旋槳上。然后,他們抗日小隊從岸上和水上雙向打擊,日偽想發(fā)動機器開動汽艇,可螺旋槳被漁網(wǎng)繞著,汽艇開不走。他們把幾個日偽軍打死后,迅速用竹篙把兩艘汽艇撐到蘆蕩中,拿走武器彈藥和有用的物資,再弄壞機器,把汽艇沉到水中。父親每每講到這里時總是懊悔地說:“那時要是會用機器開船就好了!
父親說,1942年冬天,鄰村乙卯村(又叫王家墩,現(xiàn)叫合興村)來了一批新四軍(經(jīng)查對史料:這是彭沖等人帶領的淮寶支隊),家鄉(xiāng)黨組織得到了加強,村民們抗日激情空前高漲,抗日武裝隊伍得到了發(fā)展壯大。在淮寶支隊統(tǒng)一領導指揮下,鄉(xiāng)親們在綠草蕩周邊地帶一次次打擊了日偽軍。建于那個年代的流均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上的碑文,就記錄著當年的豐功偉績。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家船航行于頭溪河,經(jīng)過流均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處時,父親告訴我,紀念碑當年是建在關帝廟前的,是用石灰、麻絲和糯米汁制成的。
車橋戰(zhàn)役之前,爺爺、父親和莊上鄉(xiāng)親們都投入支前民工隊伍中,從蘆蕩中把大船撐出,停在蕩邊,整修的整修,添置船具的添置船具。先領授的任務是蒸饅頭、大卷子,貼米面餅、大餅等,饅頭、卷子一籠又一籠,米面餅、大餅一鍋又一鍋。蒸好的饅頭和烙好的餅等都放在各家船上,等著兵員上船吃和帶走。
后來,有的船用在蕩灘中架設“船橋”(蕩灘之間用船連接,少則幾條船,多則幾十條船,船艙上鋪木棍、木板或柴捆,供兵員從上走),有的船用在往車橋方向運送兵員、彈藥、糧食和云梯等。父親說,當時家船接受的任務是運送兵員和彈藥。兵員(帶有重機槍)從蕩東建湖一帶上我家船后,都進入船中艙,艙中有蒸好的饅頭和烙好的餅等。那天(父親記得是那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的后幾日)夜間船從綠草蕩進入頭溪河,月亮高懸,天隨人意,正好大順風,父親他們和支前民工豎桅扯篷,風鼓滿篷,逐浪前行。上百條船一條跟著一條,遇橋便落篷倒桅,過乙卯、條龍、趙鋪、蔣橋、陳橋,天亮前到指定地點——車南村(車橋南邊的一個村莊),后兵員帶著武器、彈藥和饅頭、大餅等上岸。父親他們則按要求將船分散停靠在頭溪河車南村段東西河道上,等待新的運送任務。
車橋戰(zhàn)役勝利后,父親他們又運送了許多傷員回到綠草蕩周邊后方醫(yī)院。
淮海戰(zhàn)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zhàn)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而車橋戰(zhàn)役的勝利老百姓亦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弄了一輩子大船的父親生前說,當年光自家村就有上千條大大小小木船參與運送兵員、彈藥、糧草、云梯,架“船橋”等,支援車橋戰(zhàn)役,“車橋戰(zhàn)役的勝利,也有我們弄大船人的功勞!
■徐懷庚